2013年沈阳全运会,马龙手持新鲜的纤维板—狂飚龙5,登顶男单冠军。这块当时还未上市的球板,谁也没有想到,会撬动整个球板的发展史。这可是一支双圈大满贯的球板啊!
它并非横空出世,我相信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2010年上市的蝴蝶Innerforce系列底板。Innerforce ALC结构与狂飚龙5一致,只是纤维不同。后来我也在《乒乓世界》写下了《当莫扎特遇到贝多芬》,对比两块球板的不同。
当莫扎特遇到贝多芬
当然啦,红双喜这个彼时的粗壮纤维还是很了不起的。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回弹力。而粘合工艺方面,据传得到了尼塔谷的帮助。(当时尼塔谷还叫“尼塔库”。)
最早的老版狂飚龙5,出生于40mm时代。板面很大,形变相当足。正反手都可以抡。当时也不会觉得慢。虽然反手的借力差,但正反手的弧圈体验感非常炸裂。一个正手弱鸡的业余球友,也能抡出球质高耸的弧圈球。以致于后来,2015年,红双喜改小了龙5的板面,长度和宽度同时缩短,还有些球友依旧怀念老版的龙5。
不过40+mm时代,提速很容易,龙5的反手也需要更脆爽些。其实,我们现在如果去买有渠道的红双喜内置特制,研究所出来的。基本都会发现:板面偏大的正手蓄力感更好,板面小点的反手更稳定,这是基本知识了。字母版W968和官方数字版W968之间的差异很多也通过调整板面尺寸和纤维做文章。
原来W968不过是与Viscaria分庭抗礼。但在这个奥运周期,W968已经领先一个身位,Vis则是以其它的变种出现。不得不感慨,王者总是会被人追随。龙队咱就不说了。孙颖莎用W968这个影响也非常大。特别是她现在世界第一的积分断崖式领先。但她主要影响的是日韩女队等外协。因为在2018-2019的乒超联赛,就已经有大批女选手使用W968了:王艺迪、刘炜珊、朱雨玲、李佳焱、文佳、杨蕙菁等。
每一批的W968都在变化,有品控的原因,也有刻意微调的原因。龙队年初打的,和年末打的,都不知道经过了几个版本的微调。但高爆发、强悍能量和底劲的特性都是相当鲜明的。
当然啦,对于正手利的黑马君而言,之所以不打W968,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原因:手柄太细、重心太靠拍头,拉丝甚至开层、板面不对称等原因。
另一把打破时代趋势的球板是赛博6。但毕竟是非常规事物,尽管有专业选手使用,但没国乒主力用上,这个就很难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毋庸置疑,它确实打开了新视野。也打开了斯帝卡的产品线。
那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赛博6稳,但不爆;有些却觉得它的爆发力十分惊人呢?
归根结底,这是一支刚性十足的球板。刚性,意味着:如果你没打透,它就只剩下支撑。打透了,才有形变和爆发。
从配胶方面来看,配高硬度粘套(如狂飚3),它就显得有些闷,拖沓,影响了底板的爆发力。这时就比较容易出现:打不透,你只觉得它正手还蛮稳的情况。但如果配通透的涩套,效果就很不一样了。
应该说,赛博6的正手还是蛮好适应的。真的是势大力沉。反手位,防守甜区也蛮大,弹击也很稳。不过因为板面的关系,拧拉不容易;遇到发球多样化的对手,你要搓控的话,会显现不稳定、不太对得上点的情况,这一切都需要你花时间去好好适应这块球板。
至于我们说的樊振东SALC,是第三块打破趋势的球板。其实,它的影响并没有W968和赛博6来得那么广阔。只是一种思路。更柔弹、持球,也有力量放大加成的外置芳碳板,蝴蝶十几年前就做到了。比如特注Viscaria。现在拿出来打,一点也不落伍。所以,现在蝴蝶的一些新东西,其实很早就做到了。只是需要取个新的概念来上市而已。
但也不是说做得越柔弹,越有放大感就更好。一块球板,越线性(如Viscaria),反手就越容易稳定,攻防之间更好自如切换。但与此同时,正手拉冲的质量就威胁不够大。一旦做得更有形变和蓄力感,正手威胁是上来了,但反手相对地就不那么好控。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