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乒乓器材#?#业余乒乓#?#乒乓球拍#?#银河适合什么样的水平的球友使用?#?#直板横打需要什么样的底板?#?#乒乓球#?#业余乒乓球的终极目标是啥?#?#业余乒乓的感悟#?
一、前言: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乒乓器材?
个人认为,咱们作为业余爱好者,在技术层面,你再怎么刻苦钻研,肯定还是比不了从小系统训练的专业队的,只能慢慢解决自己技术上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算你要练技术,手里也得有趁手的器材。这个趁手,不是跟风专业队或者教练说啥就是啥的趁手,而是像马龙一样通过自己试,试出来的趁手。试器材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已经基本功方面入门了(掌握基础的攻球拉球步法之类的),正手攻球都打不明白的情况下试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的,最好还是先从入门配置练起。
入门配置举例:横滨悦+迅雷+大力神
当你入门之后,通过琢磨低端器材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快速了解不同结构的特性,有助于你确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定下升级路线,减少盲目的“烧器材”行为,提高效率。对的,你没有听错,通过自己琢磨不同结构的特性这种购买器材的行为,是可以减少很多盲目买各种中高端自己又打不明白的无意义行为的。所以,真的不要瞧不起适用范围更广的中低端器材。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认为我们这个群体购买器材,不应该以专业队为“风向标”,而应该实事求是地以自己的需求和器材的性价比为准。跟风看似省事,实则对自己的器材理解和技术提升无甚帮助,甚至有可能因为套胶海绵类型和硬度选择不合理而让你的技术迟迟得不到进步。我遇到过这种情况,是通过调整器材解决的。但很多人在遇到同类情况的时候仍然陷在技术的窠臼里面,想不到通过调整器材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就带来他的技术相当一段时间停滞不前而不得其解。所以说,自己适当研究研究器材,对你各方面只有好处。
现在已经丧失性价比、只剩知名度的clcr
所以我认为,有余力的业余爱好者对乒乓器材的动向有持续的了解和跟踪,必要时,自己下手试一试,这样既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来避免刻板印象(比如涩套只能弹击、国产外置死硬发木只能拍拍乐、外置拉不了弧圈球之类的刻板甚至错误的印象),又可以让自己对乒乓球这项运动持续保持新鲜感(业余光靠练技术可保证不了新鲜感),百利而无一害。
形变大持球好的外置举例:劲极6a
二、2020年-2025年乒乓器材变化综述
2020-2025这五年的乒乓器材,发生的变化是要比2015-2020年更大的,这个变化在2020年以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苗头,2018、2019这两年开始的,之后基本上就是这两年一些东西的落地或者升级。
斯蒂卡碳素王朝、许昕蓝标和蝴蝶林高远alc的出现,正式发出了主流外置底板重视持球的信号。而红双喜龙5x、蝴蝶张本智和alc的出现,标志着内置纤维开始重视支撑和出球,而非传统观念中的只有大形变持球就好了。外置变得形变大持球深,内置变得支撑好出球快,这是一次器材上的趋同演化。
斯蒂卡碳素王朝
斯蒂卡许昕蓝标
持球型外置:林高远alc
在这个趋同演化的背景之下,经典的vis、taksim越改越软,而挺拔的达科DJC、菲利克斯这样的新锐主力内置纤维板,则表现出借力好、出球犀利的特点。曾经需要花到两千块购买超级张本智和才具有的特点,现在已经可以在千元内轻松找到类似的。没错,近5年的器材特色,除了上述的内外置情况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在千元以内价位的器材,性能相较于以前有明显的提升。
今天咱们先聊一个总述,具体的,下期继续。
全国服务热线